计算机革命主要发生在 20世纪40年代至21世纪初,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机械计算时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人类尝试了各种简单的计算工具,如算盘,以及更复杂的机械计算器,如帕斯卡的加法器和莱布尼茨的乘法器。查尔斯·巴贝奇设计的分析机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而爱达·勒芙蕾丝为分析机编写的算法程序使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20世纪30年代至1950年代,艾伦·图灵提出了图灵机理论,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基础。电子管计算机如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BC)和埃尼阿克(ENIAC)相继出现,标志着计算机革命的正式开始。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20世纪50年代至1960年代,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使得计算机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这一时期的计算机采用晶体管作为基本元件,运算速度大幅提升,每秒可达几十万次,应用范围也扩大到科学、工程、数据处理等多个领域。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前期,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进一步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和成本,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半导体存储器取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每秒可达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操作系统也日益完善,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个人电脑的普及:
1975年,微软公司和苹果公司推出了个人电脑,这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普通家庭。个人电脑的普及推动了软件和硬件的创新,使计算机变得更加易用和便携。随后,互联网的出现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综上所述,计算机革命经历了从机械计算到电子计算机,再到晶体管和集成电路计算机,最终实现个人电脑普及和互联网连接的多个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