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是基于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原理。具体来说,计算机在运行时,会预先将指挥其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每一条指令都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程序与数据一样存储,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这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此外,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还涉及到多种运行方式,例如:
中断方式:
当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很多设备可能同时要求CPU为其服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计算机采用“中断”方式进行工作。中断是指计算机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某些紧急事件需要处理,暂时中止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转而去处理中断事件,处理完毕后,再返回到原来的程序继续执行。
热启动和冷启动:
计算机的启动方式分为冷启动和热启动。冷启动是指计算机在没有加电的状态下初始加电,一般原则是先开外设电源,后开主机电源。热启动是指在计算机在DOS状态下运行时,同时按下“Ctrl”“Alt”“Del”三个键,计算机会重新启动,这种启动方式是在不断电状态下进行计算机的程序启动。
运算速度:
计算机每秒钟能进行的运算次数,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有CPU时钟频率(主频)和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数(IPS)等。例如,每秒560兆次意味着计算机的主频是560MHz,也就是说每秒钟能够执行560百万条指令。
综上所述,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是基于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通过不断地取出指令、执行指令来完成各种操作。同时,计算机还采用中断方式、热启动和冷启动等方式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