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概念,这一概念由冯·诺依曼在1945年提出,因此也被称为冯·诺依曼原理。
存储程序
将解决问题的步骤编写成程序,并将程序和数据存放在计算机的内存中。
计算机在运行时,会自动地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程序控制
计算机按照程序中的指令顺序,自动地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处理。
控制器负责对输入的指令进行分析和译码,并发出控制信号,指挥整个计算机协调工作。
运算器负责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寄存器负责暂时存储参与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结果。
电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中央处理器(CPU),它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这些部件共同协作,实现了对信息的编码、传输、存储和处理。
电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建立在数字逻辑和二进制数制的基础之上,利用电子元件的开关特性,按照程序编排的顺序自动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这一原理使得计算机能够高效、准确地处理大量数据,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