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计算机是指 电子管制作的计算机,也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它们的主要特点和时代背景如下:
时间范围 :第一代计算机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这是计算机研制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主要特点
基础元件:
使用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
存储设备:最初使用汞延迟线作为存储设备,后来逐渐过渡到磁芯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主要使用穿孔卡片,用户使用起来不方便。
体积和重量:由于使用大量的电子管,第一代计算机的体型庞大,例如ENIAC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
运算速度:运算速度较慢,一般为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应用领域: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科学计算以及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
程序存储:冯·诺伊曼提出了“程序存储”的概念,将常用操作制成电路,使计算机能够自动执行程序。
代表机型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第一台通用计算机,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历史意义
第一代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开始,为后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第一代计算机以电子管为基础元件,具有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等特点,但它们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技术的进步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