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计算机是指 电子管制作的计算机,也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这一时期的计算机发展有三个特点:
由军用扩展至民用:
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后来逐渐转为民用领域。
由实验室开发转入工业化生产:
计算机的研发从实验室阶段逐步过渡到工业化生产阶段。
由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和事务处理: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从单纯的科学计算扩展到日常的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
具体来说,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包括:
采用电子管作基础元件:
电子管是这一时期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元件,用于实现电路的开关和信号放大等功能。
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设备:
早期计算机使用汞延迟线作为存储设备,后来逐渐过渡到使用磁芯存储器。
输入、输出设备主要是用穿孔卡片:
用户通过穿孔卡片输入数据,输出结果也通过穿孔卡片展示,这种方式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此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计算机包括: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是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内装18000个电子管,运算速度比当时的机电式计算机快1000倍。
EDSAC(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alculator):
1949年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是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总的来说,第一代计算机以电子管为主要元件,体积庞大,功耗高,计算速度较慢,但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