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按设计目的划分
通用计算机:这类计算机适用于各行业和各种工作环境,能够进行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等。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较大的存储容量和较齐全的外部设备及软件。
专用计算机:这类计算机是专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而设计制造的,一般拥有固定的存储程序。例如,控制轧钢过程的轧钢控制计算机和计算导弹弹道的专用计算机等。专用计算机针对性强,效率高,且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按规模划分
巨型计算机(Super Computer):这是最快、最大、最昂贵的计算机,通常用于国防和尖端科学领域,如战略武器设计、空间技术、石油勘探和长期天气预报等。目前,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巨型机已达到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
大中型主机(Mainframe):这类计算机包括大型机和中型机,价格昂贵,运算速度较慢,一般只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才有必要配置和管理。例如,IBM公司生产的IBM360、IBM370、IBM9000系列等。
小型计算机(Minicomputer):这类计算机一般用于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或某一部门,例如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中心。它们通常配以几十台甚至上百台终端机,以满足大量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需要。小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都比不上大型主机。
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是个人和小型办公室常用的计算机。它们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好的便携性,适用于各种日常计算任务。
按处理数据的方式划分
数字电子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
模拟电子计算机:使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进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
按出现的时间划分
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真空管作为主要元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
第二代计算机:使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元件,体积较小,运算速度较快。
第三代计算机:使用集成电路作为主要元件,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大幅提升。
第四代计算机: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具有极高的运算速度和集成度。
这些分类方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一种计算机可以同时属于多个分类。例如,一台用于科学计算的巨型计算机既是专用计算机,也是巨型计算机。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场景,可以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机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