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确认的方法和步骤可以根据软件的类型、用途以及相关的标准和法规进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确认方法:
安装确认(IQ)
确认计算机硬件配置是否满足软件运行的最低要求。
检查软件是否能在指定的硬件环境中正常安装和启动。
功能性确认
根据供方提供的《软件使用说明书》,对系统的基本功能逐项确认。
利用系统的人机界面,对程序和模块的通讯连接、测量显示、故障报警等参数的设定和管理进行确认。
进行联动调试,模拟故障状态,对系统故障的检测诊断和冗余功能进行确认。
性能测试
通过模拟实际用户负载和压力情况,评估软件在不同负荷下的性能表现,如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吞吐量等。
测试软件在长时间运行和大数据量处理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保持稳定性。
安全测试
测试软件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性,包括权限管理、数据加密、漏洞防范等,以确保软件对于潜在威胁具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修改和定制软件的确认
对修改的代码或模块进行文件化,并说明每个模块的功能。
对每个模块进行测试,证明模块工作与设计要求相同,并满足其功能。
客户化软件的确认
需要完全的确认证据,包括要求、设计、结构、检测和安装证据。
具体表现为:要求定义软件功能,输出软件功能要求文件;设计描述软件如何编制,输出软件设计文件;结构/代码提供源代码,标题信息和所作的解释,输出代码;检测包括检测计划,侧重验证计算、有效/无效输入、能力故障、代码通过、结构和功能等;安装/检查在装载实验室硬件后进行。
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
医疗器械企业可依据ISO 13485法规要求,有效开展计算机系统及软件的确认工作。
实验室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如果是用于质量管理体系,也应得到有效的确认,以确保采用新软件自动运算所产生的数据与使用传统方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记录和报告
确认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所有测试和检查的结果,并生成相应的确认报告或表格。
这些记录和报告应作为质量管理的证据,用于后续的审核和跟踪。
通过上述步骤和方法,可以确保计算机软件在安装、运行和修改等各个阶段都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