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课的评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日常评价
自学情况:通过课件、教材、教学视频等多种方式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学习,并通过课上的检测来考核学生的自学情况。
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具体有合作讲评、作品展示、作品评价等形式。
作品展评:学生通过展示完成作品(任务)的情况进行学习情况的总体把握,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三种。
期末评价
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操作任务,如三年级的英文输入,四年级的Windows操作,五年级的幻灯片制作,六年级的Flash动画制作等。
认知能力评价
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对有关信息技术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
操作实践能力评价
评价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范围内,在认知基础上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表现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包括学生是否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探究新知、勤于动手动脑、有创新精神等。
任务式评价模式
以学生完成某一任务的情况作为评价的依据,关键指标在于课程要求的技能点是否掌握,以及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研究和应用能力评价
根据参与者在计算机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表现来确定评选标准,包括研究成绩、创新能力、实践项目的质量和影响力等。
比赛成绩
通过组织打字比赛等活动,评选优胜者,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小学计算机课的教学效果,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