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农业是在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处理。计算机农业的本质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通过计算机及其配套技术与农业之间的融合,以及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实现农业及其相关领域的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从而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计算机农业的特点包括:
直接面向用户:
服务对象为广大农户和涉农企业。
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
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实时、定期、动态监测,并进行模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
科学决策和规划:
从宏观领域(如区域农业包括国家、省、市、县)到微观领域(如农户、农场),制定科学的决策和规划。
系统分析、决策、控制、调度、实施:
由计算机完成。
计算机农业的构成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网络农业、智能系统、专家系统、决策系统、虚拟农业、仿真农业等。
农业计算机是指专门应用于农业领域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系统,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决策等方面。具体功能包括:
农业生产计划和管理:
通过农业计算机系统,农业生产者可以制定农业生产计划,管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包括土地、水源、肥料、种子、农药等。
数据化管理和精确化操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作物、畜禽养殖、温室种植等农业活动进行数据化管理和精确化操作,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建议:
推广计算机农业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计算机农业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支持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计算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