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的附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比正文更为详尽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
包括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的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
不宜写入正文的长篇幅材料或取材于复制品的材料:
例如过长的公式推导与证明过程、详细的统计数据表、推导公式、计算机程序源代码等。
重要的原始数据:
包括实验数据、图表、公式推导、软件源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照片、电路图等。
与论文紧密相关的非作者自己的分析、证明及工具用表格:
这些内容在正文中无法列出,但对理解论文有重要帮助。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
一般只写目录清单即可。
其他补充材料:
例如调查问卷表格、设计图纸等,这些材料有时为了保护版权或篇幅过长而不宜写入正文。
附录的格式要求
编号:
附录应依次编号,如“附录A”、“附录B”、“附录C”等,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也应编为“附录A”。
命名方法:
附录中的图、表、公式的命名方法应与正文中的一致。
内容顺序:
多项附录应按顺序排列,便于读者查阅。
页眉页脚:
附录的标题应在页的顶部清楚地标明,并在正文中适当位置引用。
建议
在撰写计算机论文时,附录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文的主要内容。在准备附录时,应确保所有内容都与论文主体相关,并且不适合直接放入正文。同时,注意保护版权和篇幅控制,只包含必要且对理解论文有帮助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