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白米饭的故事是一则关于信任与误解的典故。故事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期,当时他们因兵荒马乱而旅途困顿,连续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米饭。一天,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些米,煮了一锅饭。在饭快煮熟的时候,孔子偶然看到颜回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吃。孔子没有当面揭穿,而是选择相信颜回,并等到饭煮好后,以“祖先托梦”为由,提议将这锅没有动过的白米饭先拿来祭祖先。颜回却突然慌张起来,解释说这锅饭他已经吃了一口,不能用作祭祀。原来,颜回是因为觉得沾了灰的白米饭扔掉可惜,所以才抓起来吃了。孔子听后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误会了颜回,并对此感到愧疚。他告诫弟子们,要了解一个人真的不容易,不要轻易用自己的看法去度量别人。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孔子对弟子的信任,也揭示了人性中容易产生的误解和偏见。它教导我们要有包容心,不要轻易怀疑他人,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是否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