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是一个成语, 比喻认错了对象或者弄错了事实。这个成语出自武则天时期的俗语“张公吃酒李公醉”,记载在张鷟的《朝野佥载》一书中。成语的出处与武则天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关,具体含义是指将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人头上,或者将某一事物或过程错误地归于另一事物或人。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各种错误地归属或混淆的情况。
例如:
1. 把李白的诗说成是杜甫的,这不是张冠李戴。
2. 还原情境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
3. 你一定要看仔细,可别张冠李戴,错怪了人。
这个成语的出处和解释在多篇文章中都有提及,包括明人田艺蘅的《留青日札》等,因此其出处和含义是比较明确和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