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本意是 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公冶长》,其中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聪明且热爱学习,就不会因为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这体现了谦虚好学的态度,强调学习是无止境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勇于提问、乐于学习,不论对方的资历如何。
“不耻下问”的引申意是 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这个成语传递了一种开放的求知态度,鼓励人们打破身份和地位的界限,以开放的心态向他人学习。这种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被高度赞扬,被视为一种美德和学习态度。
总的来说,“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谦虚好学的表现,也是一种尊重他人、追求知识的积极态度。它提醒我们,无论自己处于何种地位,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勇于向他人请教,以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