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课《古人谈读书》主要讲述了古人对于读书的理解和态度,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聪敏而又好学
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读书的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眼睛就不会看得仔细;心和眼睛不专注一致,只是随意朗读,就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学习态度
学习要踏实认真,不耻下问,学而不厌,敏以求之,学恐失之,以思不如学。这些态度强调了勤奋、谦虚、专注和进取心。
读书的方法
读书要勤奋,像攀登高峰一样,不努力就看不到最美的风景。例如,匡衡凿壁偷光就是勤奋学习的典范。
读书要用心,像培育花朵一样,精心呵护才能绽放美丽。孙康映雪读书就是专注的典范。
读书要有耐心,像钓鱼一样,静静等待鱼儿上钩,不能急躁。车胤囊萤读书就是耐心的体现。
读书要谦虚,空杯子才能装更多水,不谦虚就难以学到更多。程颐、程颢求学就很谦虚。
读书要有目标,如同射箭要有靶子,没有目标就难以进步。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就是为了目标而努力。
读书要会总结,像整理房间一样,把知识整理清楚。朱熹读书就善于总结。
读书能改变命运,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范仲淹苦读就是为了改变命运。
这些内容不仅总结了古人的读书方法,还强调了学习态度和习惯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依然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建议大家在读书时,要牢记这些古人智慧,勤奋学习,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