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测绘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现场指界
由被征地权利人、村干部、征地人员、监督员等现场指界,确定征地的四至范围及果树等附着物的权属和类别。
红塑料绳圈定范围
用红塑料绳圈定果树等附着物的四至范围。
附着物鉴别
征地人员按规定对果树等附着物进行鉴别,不属于补偿范围或不符合补偿规定的,在现场和图上分别作出标记,并告知权利人。
补偿登记
将果园位置标绘在地形图上,量算出图斑面积并编号。
分类清点果树等附着物的数量,丈量树冠的直径。
根据果树的数量和图斑的面积,计算果树的密植度,确定补偿方式(按实际棵数补偿或按亩补偿)。
对果树等附着物进行现场拍价,制作征地补偿登记表,并由被征地权利人、村干部、征地人员、监督员等现场签名确认。
砍除或标记
组织人员将已清点登记的果树砍除或作出明显标志。
签名确认
凡权利人无正当理由不在补偿登记表上签名的,将相关果园的位置、面积、图斑号和权利人姓名做成标牌在现场插示,并由征地人员进行录像存档。
勘测定界
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
政策审查
市国土资源局对项目业主提交的征地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征地条件的,将征地任务分解、下达给辖区人民政府、市征地拆迁办及相关部门,并由项目业主委托测绘技术单位开展土地勘测定界工作。
发布征地预公告
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将拟征地的用途、地块位置以及相关规定要求以书面形式告知拟征地块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并告知听证权利。
征地调查
实施征地单位对拟被征地块所在的村、组进行实地调查,全面了解拟征收土地范围内涉及村、组的农业人口、人均耕地、年产值等,并对拟征收土地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
社会保障情况调查
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情况进行调查,并制定相应的社会保障方案。
组织征地听证
被征地村组对拟征收地块的补偿核准和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市、县级国土资源局应依法组织听证。
征地报批
拟定一书四方案(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供应土地方案)并报批。
缴纳报批费用
缴纳相关报批费用。
发布征收土地公告
市、县级国土资源局在被征地范围内发布征地通告,书面告知被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
征地补偿登记
办理补偿登记,确保补偿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根据征询意见、听证结果、调查登记结果,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裁决
对征地补偿安置过程中出现的争议进行协调和裁决。
这些步骤确保了征地过程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