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流转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菌种的采购与接收
实验室用菌种可以通过国家法定机构采购、购买商业派生菌种或科研中菌种交流等渠道获得。
采购时应确保供应商具备相应资质,并且附带合格证或检测报告等证明文件。
接收菌种后,应进行符合性感官检查,记录菌株号和来源途径信息,确保溯源性清楚。
菌种的制备与保藏
将菌种接种至新鲜培养基上,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
传代培养后的菌种一般应放入2-8度的冰箱冷藏保存,除非特别说明需要室温保存。
对于冷冻干燥的菌种,开启后需在非选择性琼脂培养基上复活,然后进行传代培养。
菌种的使用与传代
每次进行菌种复活时,只能复活一个菌种,并对所用物品重新消毒灭菌。
菌种管上应贴有牢固的标签,标明菌种名称、菌种代号、代次、传代人、编号和传代日期、贮存条件、有效期至等信息。
复苏后的菌种应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并定期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
菌种的保存与记录
菌种保存于2-8度的冰箱中,并定期检查菌种的生长情况。
若菌种有变异或污染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如重新纯化或再次冷冻保存。
菌种的安全与追溯
菌种流转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菌种的安全性。
所有菌种的相关记录应保存,以便追溯菌种的来源和传代历史。
这些步骤确保了菌种在实验室中的安全、有效和可追溯性,遵循这些程序有助于防止菌种污染和变异,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