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模式是一种 基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顺序递进的步骤来引导学生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过阅读或聆听问题,然后选择答案,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提供反馈。这种模式强调个别化学习,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对于正确答案会得到即时反馈,对于错误答案则会得到纠正和提示,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强化影响了行为发生的概率。程序教学通过及时反馈和强化,促使学习者不断向着学习目标迈进。
程序教学模式的基本做法包括:
1. 将教材内容细分成许多小单元。
2. 按照这些小单元的逻辑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3. 通过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及时呈现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应答反应(如填空或写答案)或选择反应,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立即得到反馈。
程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
个别化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进行学习,不受其他学生的影响。
及时反馈:
学生在完成每个小步子后都会得到反馈,有助于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调整。
顺序递进:
学习内容按照逻辑顺序排列,确保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程序教学模式适用于基本事实性知识的获得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对于高级思维和深层知识的培养可能不太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