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在创作《我与地坛》时,经历了以下阶段和情感:
绝望与迷茫
史铁生在20岁左右因双腿瘫痪陷入绝望与迷茫,频繁摇着轮椅前往家附近的地坛公园。地坛成为他心灵的避风港和精神的栖息地,他在那里独处、沉思、感悟,度过了无数个日夜。
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在地坛中,史铁生思考了关于生与死、残缺与圆满、苦难与救赎等深刻的人生问题。他看到四季的变换、草木的枯荣,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律动,从而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在于自身的选择和抗争。
对母亲的怀念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抒发了对母亲深沉而无尽的怀念。母亲默默支持他去地坛,在门口张望、园中寻找、担忧又不敢阻拦。母亲的早逝让他深感遗憾,写作也成为了他缅怀母亲的一种方式。
自我反思与成长
面对身体残疾带来的痛苦与挑战,史铁生在地坛中不断审视自我,探讨生死、命运与存在的意义。他逐渐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写作让生活重回正轨。
寻找希望与力量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传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和追求。他意识到,尽管身体上有残缺,但人依然可以通过思想上的丰富和努力,勇敢面对生活。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
总结来说,史铁生在创作《我与地坛》时,通过地坛这一特定空间,经历了从绝望到接纳命运、从痛苦到感悟生命的过程,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他的个人经历,也引发了广大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