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战后,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主要围绕箭矢的制造及其时间进行。以下是他们对话的详细内容:
周瑜的提问
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并询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
周瑜的请求
周瑜提出军中缺箭,请求诸葛亮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并限定在十天内完成。诸葛亮表示可以在三天内完成,并愿意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的计划
诸葛亮请求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每条船上有三十个士兵,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船两边要有一千多个草把子。他计划在第三天的四更时分,带鲁肃去取箭。
周瑜的暗计
周瑜得知诸葛亮的计划后,心中暗自高兴,并吩咐工匠们故意拖延时间,不准备齐全的造箭材料,打算在诸葛亮造不出箭矢时定他的罪。
借箭成功
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带鲁肃去取箭。利用大雾和曹操的多疑性格,诸葛亮成功借到十万余支箭,并命令士兵们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周瑜的赞叹与疑惑
借箭成功后,周瑜见到诸葛亮,称赞他“真是神人”,并表示自己自愧不如。然而,他内心仍然对诸葛亮心生嫉妒,并打算在日后找机会除掉他。
诸葛亮的回应
诸葛亮谦虚地回应周瑜的赞美,并表示自己只是尽忠职守,为了共同对抗曹贼。
通过这些对话,展现了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时也揭示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要情节和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