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喊冤程序叫什么

时间:2025-01-17 18:28:55 热门攻略

古代的喊冤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击登闻鼓喊冤

定义:百姓在官府门前或皇宫左侧的大鼓前击鼓喊冤,以此引起官员的注意并请求审理。

历史沿革:此制度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汉、唐、宋、明、清各朝都设有登闻鼓院,专门受理百姓申告冤枉。

程序:击鼓后,由值班衙役了解事由、案情轻重,若无呈状则帮助书写,然后呈交县官过目,决定准讼日期,并交刑名师爷办理审案事宜。

拦驾喊冤

定义:喊冤者手举状纸,跪在皇帝、大臣或官员车驾、轿子所经过的路上,拦驾诉冤,希望能够平反昭雪。

历史沿革:此制度始于北齐,唐代沿用,元明两朝亦不曾废止,至清朝末年演变为“告御状”。

后果:由于官吏贪赃枉法,拦驾喊冤者往往不问青红皂白,先被责打数十大板,不实者更是罪加一等。

临刑喊冤

定义:被执行死刑的人在临刑时大喊冤枉,以求监斩官明察申冤。

实际情况:在君主专制社会,临刑喊冤大多不被监斩官所理会,但也有因喊冤而重获新生的案例。

向督察院递呈

定义:百姓将冤情写成状纸,递交至督察院,这是一种相对较为温和的申诉方式。

上书伸冤

定义:百姓可直接向皇帝上书申冤,或在御驾前“庶行上书”。

拦舆

定义:在皇帝出行时拦住车驾告御状,如清代百姓可在皇帝出巡时拦驾诉冤。

挝鼓诉冤

定义:在皇帝出行时挝鼓鸣冤,如梁武帝时期,百姓挝登闻鼓,乞代父命。

这些喊冤方式各有特点,但普遍存在较大的风险,且由于封建官吏的贪赃枉法,真正能够平反昭雪的案例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