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创作的一首词,全文如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以豪放悲壮的笔触,抒发了岳飞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词中,“怒发冲冠”形象地描绘了岳飞愤怒至极的情态,而“凭栏处、潇潇雨歇”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激昂的氛围。接下来的“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则进一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岳飞内心的豪情壮志。
在词的上片,岳飞回顾了自己的战斗生涯,将三十年的功名视为尘土,而八千里的征战则伴随着云和月。他劝诫人们不要虚度青春,以免到老时徒自悲切。下片则进一步抒发了岳飞的爱国情感,他提到靖康之耻尚未洗雪,作为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他渴望驾着战车踏破贺兰山,消灭敌人,最终收复旧日的山河。
这首词的赏析如下:
情感表达:
全词以激昂的爱国情怀和壮烈的英雄气概为主,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岳飞内心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历史背景:
此词写于南宋初期,当时北方大片领土被金人占领,宋室南迁,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岳飞作为一位将领,立志收复失地,保卫国家,其强烈的爱国之情在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哲理思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反映了岳飞对于个人荣辱得失的淡泊态度,强调了为国尽忠的重要性。他将自己多年来的军旅生涯视作如尘土般微不足道,而真正值得追求的是实现恢复中原的伟大目标。
战斗意志:
后半部分通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样的表述,展现了岳飞及其军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必胜的信心。虽然这种描述有些夸张,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却能够极大地激励士气,鼓舞人心。
影响与意义:
《满江红》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词,更是一首激励人心的战歌。它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象征之一,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