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激励人进步的名言或典故包括: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图。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释义: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举成名,引起轰动。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释义:形容舆论的力量极大,能混淆是非,毁谤能杀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释义:比喻默默无言、真诚为人的人,自然能赢得人们的敬仰。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释义:形容做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释义:比喻小人物无法理解伟人的志向和抱负。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释义:形容善于制定战略,能在远离战场的情况下决定胜负。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释义:比喻中肯的批评和帮助虽然不中听,但对人有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释义:比喻人的生命价值有轻重之分,为正义事业而死最重,为私利而活最轻。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释义:注重小节和容忍小耻的人无法成就大事业和功名。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商君列传》)
释义:依靠道德和品德的人会兴旺发达,依靠暴力和力量的人会失败和崩溃。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释义:比喻伟大的成就需要多方面的智慧和努力,不是一人之力所能完成。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失败的人不能说勇敢,成功的人才有资格谈论勇敢。
不为危易行,兴义不辟难。(《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释义:不能因为有危险就改变自己的节操,推行正义的事情,不要畏惧躲避艰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释义: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未来行事的指南。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史记·龟策列传》)
释义:好事和坏事都有其原因,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史记·商君列传》)
释义: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是聪明,能看透事物本质是明智,高度自律是强大。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释义:善于行动的人不一定善于言辞,善于言辞的人不一定善于行动。
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史记·孟尝君列传》)
释义:因为小事而忽略大事,最终会带来祸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释义:天下人为了利益而奔波,这是人之常情。
这些名言和典故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能够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进步和成长。建议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读这些经典,吸取其中的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