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以善恶、正义与邪恶、诚实与虚伪等范畴作为评价标准。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等非正式机制来维持,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下是道德的主要特点:
约束性:
道德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这种约束力是有限的,不同于法律的强制性。
差异性:
道德标准因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的社会条件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继承性:
道德观念和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道德规范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
具体性:
道德在表现形式上是行为规范,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如法律规章制度等。
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不同的统治阶级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广泛的社会性:
道德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具有统一社会形态的特征。
历史继承性:
道德观念随着社会存在和意识的变化而变化,但同时也保留历史的连续性。
相对的稳定性:
道德规范经过时间的沉淀,成为人们心中的信念和习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实践性:
道德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实践体现其价值。
自律性:
道德依赖于个人的内心信念和良心,通过自律来调整个人行为。
利他性:
道德强调对他人的关怀和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多层次性:
道德规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细节,适应不同情境和需求。
道德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公共机制,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个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