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中的一些名言包括: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北风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可乎?”
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
凡重外者拙内。
汤问: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实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汤又问:“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 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曰诤人,长九寸。荆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春夏之月有蠓蚋者,因雨而生,见阳而死。
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
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
桅桅成者,俏成也,初非成也.桅桅败者,俏败者也,初非败也。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
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
虚者无贵也。非其名也。莫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