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软件时,画需求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需求背景与目标说明
阐述为什么要做这个软件,以及期望达到的目标。
明确用户如何检验功能的完成情况。
特性列表
列出所有需要实现的功能模块(特性)。
使用图表来更直观地展示这些功能模块。
拆分标准
根据内部逻辑和重要性,将功能模块单独列出。
这有助于明确每个功能模块的边界和依赖关系。
主要逻辑
描述每个特性下的操作逻辑。
对于简单的特性,可以用文字说明;对于复杂的特性,建议使用流程图来表现,以帮助梳理逻辑并减少细节遗漏。
特性功能点
补充每个功能点的相关细节描述,这是开发和测试工作的重要依据。
前端展示与后台架构
从前端展示分析出后台架构和相关功能的布局。
观察细节,注重思维能力,例如在操作产品时,输入购买数量并查看是否有库存不足提示,从而了解后台是否有库存控制功能。
制作低保真原型
与交互设计师一起制作低保真原型,整合框图、脑图、流程图和文字说明到一个文件中。
使用工具如Axure来创建原型,并组织研发、运营等相关部门人员开会评审需求,根据原型走流程,完善细节,增加文字和图片说明,并上传到本地网络供所有人浏览查看。
考虑团队配置
根据团队中UI设计、交互设计、iOS开发组、Android开发组、后台开发组的配置进行调整,确保需求文档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后台整体框架、表、字段说明
详细说明后台的整体框架、数据表结构、字段定义以及所需的角色属性和加载条数等。
与团队沟通与评审
在制作需求文档的过程中,与团队成员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每个人都理解需求。
组织评审会议,根据原型和文档走流程,完善细节,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作出详细、清晰、易于理解和评审的软件需求文档,为后续的开发和测试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