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其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主要包括:
吃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肉、豆沙等食材包裹在竹叶或苇叶中,蒸煮后食用,象征着驱邪避疫和纪念屈原。
赛龙舟:
起源于纪念屈原,现在成为一项全民运动,寓意驱赶恶龙和瘟疫,也象征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
挂艾叶和菖蒲:
人们将艾草和菖蒲挂在门口或床头,以驱赶瘟疫邪气。
佩戴五彩线:
儿童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寓意祛病、祈福,也称“长命缕”。
饮雄黄酒:
雄黄酒被认为有驱邪避毒的作用,尤其在端午节对小孩进行涂抹。
挂钟馗象:
在江浙一带比较普遍,钟馗被认为是捉鬼的鬼王,端午节悬挂用以驱邪。
采草药: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采集草药,用于沐浴或制作药物。
洗草药水:
使用枸杞枝、菖蒲草、车前子、艾草等煮沸制成的水沐浴,以求健康。
放纸鸢:
放风筝是端午节的一种娱乐活动。
佩香囊:
将装有朱砂、雄黄、香药的香囊系在身体上,清香四溢,用以驱虫、保平安、辟邪。
驱五毒:
用彩色纸剪成五毒图像贴在门窗上,或系在儿童手臂上,以避诸毒。
吃五黄:
江南地区有吃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的食俗。
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也为端午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