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虽然并非直接说出“看透世间死又何妨”,但其描绘了草木枯荣的轮回,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自然,与“看透生死”的意境相呼应。
《狱中题壁》(清·谭嗣同)
“我将自赴一死,血洒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这句诗表达了谭嗣同面对死亡的坦然和豪情,有一种“看透生死,舍生取义”的气概。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诗明确表达了文天祥对生死的看法,认为死亡无法避免,但重要的是留下忠诚和清白。
《咏石灰》(明·于谦)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句诗同样表现了于谦对生死的豁达,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清白。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句诗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死的豁达态度。
《蜀相》(唐·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对历史人物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生死的感慨。
《挽歌诗三首·其一》(晋·陶渊明)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这句诗是陶渊明对生死的透彻理解,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无需过分恐惧。
《临路歌》(唐·李白)
“大鹏奋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这句诗虽然表达了李白对死亡的悲伤,但同时也展现了他豁达和豪迈的一面。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李煜对往事的无奈和对生死的感慨。
《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句诗表达了陆游对生死的豁达,认为死后万事皆空,唯一遗憾的是未能看到国家的统一。
这些诗句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看法,有的表现出坦然和豪情,有的则流露出悲伤和无奈,但共同点是都有一种“看透生死”的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