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从小就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要成为一个能帮助别人的有用之人。以下是他从小立志的故事: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传说:
袁隆平小时候,妈妈给他讲过“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传奇故事。京娘和赵匡胤分开后不久就战死沙场,后来赵匡胤在一次夜战中迷了路,突然飞来一只萤火虫为他指引,使他脱离险境。袁隆平认为萤火虫是美丽善良的京娘的化身,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忍心去捉那只可爱的萤火虫了。这引导了他从小立志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也让袁隆平立志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有用之人。
参观神农洞:
袁隆平6岁那年,全家搬到了汉口。妈妈带着袁隆平兄弟参观了汉口附近的神农洞,那里供奉着炎帝的塑像。母亲带着他们三拜炎帝,告诉他们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兴修水利,开垦耕地,播种收获,造福百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年少的袁隆平目睹了无数人的饥寒交迫,他向往着炎帝的故事,立志要做一个能让大家吃饱饭的人。
战乱中的逃难经历:
1939年,日本侵华战争吞噬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袁隆平全家迁往重庆避难。不到10岁的袁隆平在长江上亲眼目睹了纤夫们穿着单薄破烂的衣服,光着腿,紫红色的冻疮,吃力地拉着绳索。慈祥的妈妈把孩子们用过的床单剪成衣服送给纤夫。这些经历让袁隆平深知生活的艰辛,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
选择学农:
袁隆平在高中毕业后,决定离开南京,回重庆去读农学院。他选择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后经调整并入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毅然跳进“农门”。他对农业的热爱源于小学时的一次园艺场郊游,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他对农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发现天然杂交稻:
1960年7月,袁隆平在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穗大粒大,这让他萌生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尽管他的设想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观点相悖,遭到了许多反对和嘲笑,但他坚信自己的想法,并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
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在经历了困难时期后,立下了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吃饱饭的志向,“禾下乘凉梦”成了他毕生的追求。他扎根黄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最终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袁隆平从小立志成为一个善良、感恩、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并坚定了为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决心。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追求梦想,为人类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