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袈裟的典故与佛教历史紧密相连,其起源和传承过程充满了神秘色彩。以下是木棉袈裟典故的详细描述:
起源
木棉袈裟原本是释迦牟尼的金缕袈裟。在灵鹫山说法时,释迦牟尼拈花示众,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得到了释迦牟尼的赏识。因此,释迦牟尼将金缕袈裟作为证物传给了迦叶尊者。这件袈裟后来被称为木棉袈裟,成为后代佛门弟子顶礼膜拜的禅宗信衣。
传承
迦叶尊者将木棉袈裟传给了阿难,之后代代相传,直至第二十八代菩提达摩。菩提达摩将木棉袈裟带到了中国,成为中土第一代禅宗祖师。在南北朝时期,达摩祖师将木棉袈裟传给了慧可大师,之后传给僧璨、道信、弘忍,再由弘忍传至慧能。
重要事件
在五代时期,木棉袈裟传到了五祖弘忍手中。由于禅宗内部产生了分裂,对木棉袈裟产生了争夺。最终,武则天从慧能手里迎得木棉袈裟入宫供奉,并请五祖座下的十大弟子来供养他们。智诜禅师因回答武则天的问题而得到了木棉袈裟,但他担心树大招风,最终将其归藏在四川资州的德纯寺(宁国寺)。
明朝末年,锦衣卫指挥使派遣祁天远围剿少林寺,抢夺木棉袈裟。少林弟子慧能带着袈裟逃走,偶遇草原少女林英,一同对付坏人祁天远,展开正邪对抗。最终,慧能在接任少林住持的典礼上,披上了木棉袈裟。
象征意义
木棉袈裟不仅是佛教圣物,更是禅宗传承的重要凭证。它象征着禅宗的正法和传承,历代祖师都以拥有木棉袈裟为荣,并将其视为传法的象征。
通过这些典故,我们可以看到木棉袈裟在佛教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它不仅是一件法衣,更是禅宗精神和文化传承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