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诚信的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包括:
尾生抱柱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一故事展示了古人对于诚信的重视,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要履行自己的诺言。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承诺,更是对诚信的坚守。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
商鞅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10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两黄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海尔集团的事例
著名的海尔集团曾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在与客户签发合同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延误了发货时间,为了信守合同,公司决定采用空运,为此损失了一大笔钱,却由此赢得了信誉。总裁自豪的说:“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宁可失去所有的财产,也不愿失去信用。”。
这些事实论据充分说明了诚信在个人行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诚信都是取得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