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七夕晚上,庆祝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祭拜月亮:
女子们会在院子里摆上时令水果,对着月亮祭拜,祈求织女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和幸福美满的姻缘。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代。女子们会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借助月光,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针孔者称为“得巧”,即获胜者。反之就是输家。输家还要准备奖品或礼物,颁发给胜者。
放风灯:
古代人们会制作小巧的灯笼,点燃烛火,放在江河湖海上,以期让灯光随水漂流,传递自己的心愿。
比赛穿针引线:
女孩们提前准备好七彩线,然后分别穿进七孔针里,谁穿得快谁就赢得比赛,说明乞的巧多,输的人要给赢的人礼物。
染指甲:
这是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习俗,女子们会在七夕节染指甲,祈求心灵手巧。
拜魁星:
相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在七夕晚上会有拜魁星仪式,祈求文运昌盛。
拜七娘妈:
在闽南香港台湾一带,七夕这天人们会去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祈求孩子平安长大。
赏月:
女子们会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竞技娱乐:
七夕节是女性欢天喜地竞技娱乐的日子,男子也凑个热闹在一旁欣赏。
定情:
男女定情只是“女儿节”盛会中的副产品。
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古代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也反映了七夕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浪漫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