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 福州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的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就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1912年,冰心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1919年8月,冰心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她的作品直面当时中国的各种问题,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1921年,冰心参加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赴美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在当时影响较大。1999年2月28日,冰心因抢救无效死亡,享年99岁。
冰心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她的作品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深受读者喜爱。她的文学成就非常卓越,她的作品如《繁星》《春水》等,除了表现母爱外,还记录了作者零星的感受和玄想,文笔隽逸,艺术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