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基本书写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标题:
标题位于作品开头的中央位置,一般写在一对方括号内,表示作品的名称。例如:〔中吕·山坡羊〕苏武持节。
人物名称:
人物名称一般写在对话前面,用斜体表示。例如:
[武松]道:“哥哥,你不见了这包袱,如何是好?”
人物对话:
对话一般写在人物名称后,使用普通的楷体字。例如:
[武松]:“哥哥,你不见了这包袱,如何是好?”
曲调标记:
元曲中包含了丰富的音乐元素,要标明曲调的变化,一般在相应的部分用特殊符号表示。如:起、承、转、合等。
场景转换:
元曲中的场景转换一般采用写景的方式来展示,场景变换时要清晰地标明。例如:
[武松]道:“哥哥,你不见了这包袱,如何是好?”
发音提示:
有些特殊的字词或发音需要额外的标记,以便演员在演出时能够准确把握。例如:
[武松]道:“哥哥,你不见了这包袱,如何是好?”
宫调和曲牌:
元曲通常用六角括号括起来,后面写题目。宫调和曲牌直接用实心圆点隔开。例如:〔中吕·山坡羊〕苏武持节。
正文格式:
散曲的正文一般不分行,套数可按曲牌分段。例如:
[仙吕·一半儿]《题情》关汉卿。
格律和押韵: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例如:
[人月圆]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全同宋词。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幺篇换头]四、四、四、四、四、四、四,共48字。
通过以上格式,可以清晰地了解元曲的基本书写规范,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元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