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墨萱图·其一》。全诗通过描绘母亲倚门盼望游子的深情和游子在外行路的艰辛,表达了 母亲对孩子的深深挂念和游子在外漂泊的艰辛。
意象与象征
萱草花: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象征着母爱的关怀和温暖。
南风:南风象征着母亲的心境,吹动着萱草花,吐露着芬芳,仿佛在表达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之情。
云林:游子抬头望向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这些自然景象勾起了他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
情感表达
慈母倚门情:这句诗直接描绘了母亲倚门盼望孩子的情景,展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牵挂和不舍。
游子行路苦:游子在外漂泊,面临着种种困难和艰辛,这些情感通过“苦”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音问日以阻:游子与家乡的联系日益减少,音讯全无,这种无奈和焦虑也通过诗句传达给读者。
诗意与哲理
忘忧草:萱草花还有忘忧草之称,古时候游子远行时会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惭愧:游子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感到惭愧,这种情感既是对自己无法常伴母亲身边的遗憾,也是对母亲深深思念的体现。
全诗情感深挚,通过自然景象和情感的交织,描绘了一幅感人至深的思乡与思母的画面。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游子在外漂泊的艰辛和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