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 不是孔子的老师。师旷是春秋时晋国的太师,字子野,冀州南和人(今河北省南和县),生活在公元前572-532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略早于孔子。他精通音律,辨音力极强,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极高,其中古琴为最,以“师旷之聪”闻于后世。据称师旷为一心研究音律而不骛其他,自伤双目,故常自称盲臣。其还是阴阳家、政治活动家和博古通今的学者,时人称之“多闻”。
而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积极倡导仁义礼智信,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派。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