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
这首诗以清晨游览破山寺后的禅院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清幽的山寺禅院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深刻感悟。
名句赏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清晨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照在高林上的景象。诗人用“清晨”点明了时间,用“古寺”和“高林”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和古寺的庄重。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还透露出诗人对古寺的崇敬之情。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两句诗通过“曲径”和“幽处”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通往禅房的曲折小径和禅房周围繁茂的花木。诗人没有严格依照律诗的规范,但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意与禅境的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幽静迷人的境界。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两句诗进一步渲染了禅院的幽静氛围。诗人用“山光”和“潭影”两个自然元素,分别表现了自然之美和心灵的宁静。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心旷神怡,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两句诗以钟磬之音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寂静,进一步突出了禅院的宁静与清幽。诗人用“万籁俱寂”来形容周围的静谧,只有钟磬之音在回荡,这种以动显静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韵味,也表达了诗人对禅境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赏析
整首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是相当完整的。诗人通过对破山寺后禅院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在禅院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在这种氛围中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和安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精妙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