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与小令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结构
小令:是独立的只曲,体制短小,通常只有一支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元曲中的小令没有双调,更无三叠或四叠,因此又称为“叶儿”。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套数由多支曲子组成,并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韵律
小令:在音乐上吸收了词中令牌演变而来,用韵加密,几乎每句都要押韵,平、上、去三声互押。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不但逐句押韵,其中的仄声字也通押。
元曲:在韵律上比词中的小令更为自由,不受平仄不能通押的限制。元曲的小令在押韵上更为灵活,可以使用不同的韵脚。
语言
小令:语言较为典雅含蓄,讲究四声平仄格律和句式参差。
元曲:语言更显得直白尖新,大量使用方言口语,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可以在曲中加衬字。例如,钟嗣成的《醉太平·落魄》中加衬字是为了歌唱和语言活泼之需。
风格
小令:形式较为简练,通常只有几句,形式较为简练。
元曲:形式活泼,风格清新,描绘生动,手法多变,更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思想。元曲比词更加自由灵活,不受五言、七言的限制。
总结:
元曲与小令在结构、韵律、语言和风格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小令是独立的只曲,体制短小,语言典雅含蓄,韵律严谨;而元曲是一种更为自由灵活的文学形式,包括散曲和杂剧,语言直白尖新,大量使用方言口语,形式活泼,风格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