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慕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性格或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其中,“潜”表示暗中、不见形迹,“默”表示不说话、没有声音。它通常用于描述一种潜在的、不易察觉的影响过程,强调这种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例如,在民众文学中,潜移默化可以指以一种纯正、博大的趣味去替代旧有读物、戏剧等中不洁的、褊狭的趣味,这种影响是自然而然的。在《文明小史》中,也提到了用“水磨工夫”来使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免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总的来说,“潜移默化”是一个描述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的成语,它强调了这种变化的潜在性和自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