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它包括一系列有序的步骤,旨在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是审计程序的一般步骤和要点:
审计准备阶段
确定被审计单位:明确审计的对象和范围。
组成审计组:分配审计任务和资源。
送达审计通知书:提前通知被审计单位审计的安排和目的。
审计实施阶段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详细记录审计过程中的发现,并注明资料来源。
调查取证:通过不同方式收集审计证据,包括检查、询问、观察等,并确保证明材料有提供者签名或盖章。
符合性测试:评估被审计单位的活动是否符合规定。
实质性测试:检查财务报表和相关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完成阶段
征求意见:在被审计单位提交审计报告前,征求其意见。
撰写审计报告:总结审计结果,包括审计发现、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
审核审计报告:确保报告内容准确无误。
其他重要环节
风险评估:评估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内部控制评价: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审计跟踪:确保审计建议得到落实。
具体审计程序步骤示例:
确定审计目标和目的:
明确审计的具体目标和期望结果。
了解内部控制制度:
描述并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
符合性测试:
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活动是否遵循了相关政策和程序。
实质性测试:
对财务报表和记录进行详细检查,以确认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分析审计证据:
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支持审计结论。
编写审计报告:
根据审计结果,撰写详细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审计发现和建议。
审核审计报告:
确保报告内容无误,并符合审计标准和要求。
审计程序的设计和实施要点:
审计程序的设计:应根据审计目标和目的,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如检查凭证、核对账簿、抽样检查、询问、观察等。
审计程序的实施:需按照审计计划执行,确保审计活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审计证据的收集:在实施审计程序过程中,要全面、客观地收集审计证据,并进行适当记录。
审计证据的分析: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认真分析,以判断其是否支持审计结论。
审计报告的编写:审计报告应清晰、准确地反映审计结果,并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
通过遵循上述步骤和要点,审计人员可以系统地执行审计程序,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为企业或组织提供有价值的审计意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