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槽程序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并提出验收申请
施工单位在基坑开挖完成后,首先进行自检,确保地基承载力、尺寸和位置满足设计要求。自检合格后,施工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组织验收团队
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监理、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参加验槽。确保所有相关方到场,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验槽前的准备工作
察看结构说明和地质勘察报告,对比结构设计所用的地基承载力、持力层与报告所提供的是否相同。
询问建筑位置是否与勘察范围相符,查看场地内是否有软弱下卧层。
验槽的主要内容
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检查基槽的开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仔细观察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和有关异常土质是否存在,核对基底土质及地下水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
异常土质和地下物:检查基槽内是否有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墓穴、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并对发现的地基问题形成处理方法。
槽边坡稳定性:检查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稳定是否有影响。
验槽方法
观察法: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基槽边坡是否稳定。
钎探法:基底以下的土层不可见部位,通常采用钎探法,用锤将钢钎打入坑底以下的土层内一定深度,根据锤击次数和入土难易程度来判断土的软硬情况。
轻型动力触探:遇到持力层明显不均匀、局部有软弱下卧层、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应在基底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记录和报告
做好验槽记录,对异常情况拍照、留存。验槽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垫层施工,避免地基土长时间暴露。
填写地基验槽记录表,记录验槽时间、地点、验槽人员、基础类型、尺寸、设计要求、验槽方法、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等。
验收和后续工作
验收合格后,各单位签署地基验槽验收记录,施工单位可进行后续施工。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验槽程序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从而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