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编程铣形状程序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设定工件坐标系
确定数控铣床上工件的坐标系,以便后续的编程和加工操作。
设定刀具
选择合适的刀具,并设定刀具的直径和长度。
设定圆心和半径 (如果是铣圆):确定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编写圆形加工指令
(如果是铣圆):
使用G02(顺时针圆弧插补)或G03(逆时针圆弧插补)指令来描述圆形的加工路径。
设定切削深度 确定刀具切削的深度,以控制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根据具体的加工要求,设定合适的进给速度和转速,以确保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精度。设定进给速度和转速
编写循环指令
(如果需要连续进行多个相同形状的加工):
使用循环指令来简化程序的编写。
检查程序 编写完成后,仔细检查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没有错误和遗漏。 在实际加工前,进行模拟验证,观察加工路径是否正确,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将编写好的程序加载到数控铣床上,并进行实际的加工操作。 假设工件坐标系为G54,Z轴原点为100mm。 选择直径为10mm的球头铣刀。 圆心坐标为(X0, Y0),半径为5mm。 使用G02指令,顺时针圆弧插补,从圆心到半径为5mm的圆周。 切削深度为2mm。 进给速度为0.1mm/r,主轴转速为1000r/min。加工验证
加工操作
设定工件坐标系
设定刀具
设定圆心和半径
编写圆形加工指令
设定切削深度
设定进给速度和转速
编写循环指令
(如果需要加工多个圆):
例如,使用G71循环指令进行粗加工,然后使用G72循环指令进行精加工。
检查程序
检查程序中是否有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
加工验证
在数控仿真软件中模拟加工,确保加工路径正确。
加工操作
将程序上传到数控铣床,进行实际加工。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对形状的精确控制,从而完成手工编程铣形状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