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打点编程通常是指在数控加工过程中,通过编程指令控制机床工具在工件上进行标记或定位的操作。以下是一些关于CNC打点编程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确定工件基准和原点
在编程前,需要确定工件的基准面和原点,以便编程时能够准确地定位工具。
分析工件
利用分析功能对工件进行彻底分析,了解工件的长宽高尺寸、转角、侧壁斜度、封胶或胶位位置、插穿或碰穿位置等,以便选择合适的加工刀具和工艺。
编程步骤
开粗:第一次加工,留出一定的余量(如0.3-0.35mm),使用曲面挖槽或等高外形进行加工。
二次开粗:第二次加工,进一步减少余量(如0.1-0.3mm),可以使用残料加工或等高加工,视情况可省略此步骤。
清角:对转角和底部进行精细加工,留出较小的余量(如0.1-0.2mm),使用自动清角功能或其他合适的命令进行精加工。
半光:进行半精加工,留出更小的余量(如0.05-0.1mm),首选平行加工,其他形状视工件而定。
光刀:最后进行无余量的精加工,编程时需注意保护刀具,避免干涉,除非有特殊要求如晒纹或火花纹等。
使用打点K指令
在数控编程中,打点K指令用于控制工具进行打点操作,打点坐标通常由X、Y、Z三个轴的数值组成,指示工具在各个轴上的位置。
打点K指令的格式通常是在加工程序中以K值的形式出现,例如K1、K2等,每个K值代表一个特定的打点操作,程序中的顺序决定了打点的顺序。
注意事项
不同的数控机床可能对打点操作有不同的要求和操作流程,使用打点K之前需要了解所使用机床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指南。
在编程过程中,需要仔细检查每个步骤的余量和加工参数,确保加工精度和效率。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实现精确的CNC打点编程,从而在工件上实现所需的标记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