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编程是指根据零件图纸和加工工艺要求,手动编写加工程序的过程。以下是手工编程的一般步骤:
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处理
根据图纸对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明确加工内容,决定加工方案、加工顺序,设计夹具,选择刀具,确定合理的走刀路线和切削用量等。
充分发挥数控系统的性能,正确选择对刀点及进刀方式,尽量减少加工辅助时间。
数学处理
根据零件的几何特征,建立一个工件坐标系。
根据图纸要求制定加工路线,在工件坐标系上计算出刀具的运动轨迹。
对于形状简单的零件,只需计算出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圆弧的圆心、两几何元素的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
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必须计算出曲面或曲线上一定数量的离散点,点与点之间用直线或圆弧逼近,根据要求的精度计算出节点间的距离。
编写零件程序单
加工路线和工艺参数确定以后,根据数控系统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段格式,逐段编写零件程序。
程序输入
以前的数控机床的程序输入一般使用穿孔纸带,通过纸带阅读装置送入数控系统。
现代数控机床主要利用键盘将程序输入计算机中;通信控制的数控机床,程序可以由计算机接口传送。
程序校验与首件试切
序清单必须经过校验和试切才能正式使用。通过校验和试切,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建议
熟练掌握数控编程语言:手工编程需要熟悉数控编程语言(如G代码、M代码等)及其功能。
细致分析零件图样:在编程前,务必仔细分析零件图样,确保理解所有要求和加工细节。
使用合适的工具:选择合适的编程环境和工具,可以提高编程效率和准确性。
反复校验和修改:在编程过程中,要多次校验和修改程序,确保无误后再进行实际加工。
手工编程虽然过程繁琐,但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复杂加工任务。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经验,可以提高手工编程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