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打孔编程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准备工作
检查机床状态,确保所有部件处于正确位置。
准备所需的工具和工件,确保它们适合加工。
初始设定
设置机床的初始位置,通常为机床原点。
确定工件坐标系(WCS),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原点和方向。
孔位设定
指定每个孔的位置坐标(X, Y)。
如果需要,还可以指定孔的深度(Z)。
刀具设定
选择合适的钻头或刀具类型。
设定刀具的直径和长度。
进给速度设定
根据工件材料和刀具类型,设定合适的进给速度(F)。
切削参数设定
设定切削速度(Vc)和切削深度(Ap)。
根据需要,还可以设定其他切削参数,如切削力、冷却液流量等。
刀具路径设定
确定钻孔的路径,可以使用直线、圆弧或其他曲线方式编程。
如果需要连续进行多个钻孔操作,可以使用循环指令进行设定。
循环设定
使用循环指令(如G83、G74等)进行多次钻孔操作。
设定每次进刀量(Q)、回归点(R)和加工次数(K)。
结束设定
编程结束后,设定程序的结束方式,如返回原点或停止运动。
其他设定
根据需要,可以设定其他特殊参数,如工作温度、切削液类型等。
具体的编程格式可能会因不同的法兰克机床型号和编程系统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系统的编程格式示例:
FANUC系统:
G74为左攻丝固定循环指令,程序段格式:`G74 X Y Z R F`,其中X, Y指孔位坐标值,Z为孔深,R为进刀开始切削时的参考点,F为进给速度。
法兰克系统:
G83为啄式钻孔循环,格式:`G83 X___Y___ Z ___R___Q___F___`,其中X, Y为钻孔的位置,Z为加工深度,R为回归点,Q为每次进刀量,F为进给率,K为加工次数,G91指定使用,G98回退到起始点,G99回退到R点。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参考机床和编程系统的用户手册或相关文档,以确保编程格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