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数控编程工艺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零件工艺性分析
外形分析:了解零件的形状,确定主要的加工方法,如铣削、磨削、车削、钻孔、镗孔等。
精度分析:
尺寸精度:明确哪些尺寸精度要求较高,并确定具体零件尺寸。通过精确对刀、选择合适的刀具磨损量和加工工艺来保证。
形位精度:确定主要的形位公差,并通过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安装找正等措施来保证。
表面粗糙度:明确哪些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并通过选择正确的粗加工和精加工路线、合适的切削用量等措施来保证。
结构工艺性分析:总结零件的结构特点,以便于后续的工艺设计。
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设计
选择定位基准:
精基准:选择保证加工精度和工件安装方便可靠的基准,原则包括基准重合、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基准统一、自为基准和互为基准等。
粗基准:选择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加工余量的基准,使加工面与不加工面间的位置符合图样要求,并尽快获得精基面。
设计加工步骤:根据定位基准和零件结构,设计出合理的加工步骤,确保每个加工步骤都能达到所需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编写工艺卡
输入信息:将工件的尺寸、形状、材料等信息输入到数控编程软件中。
自动计算:通过编写程序,自动计算出加工路径、刀具路径、切削参数等信息。
填充工艺卡:将计算出的信息自动填充到工艺卡中,包括每个步骤的加工方法、刀具选择、切削参数、加工时间等。
审核和修改
审核工艺卡:检查工艺卡中的信息是否准确无误,是否符合加工要求。
修改和完善:根据审核结果,对工艺卡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其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定出详细、准确的数控编程工艺卡,从而提高编程效率和加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