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哪个朝代
日本茶道起源于日本的镰仓时代,但茶文化的本源则是来自中国唐朝(618~907年)。 中国唐朝的茶圣陆羽(733~804年)所著的《茶经》首先传入日本,给日本带来了系统性的种茶、采茶、煮茶、品茶的知识。但这一时期茶文化随战乱被人遗忘,未能发展下去。 随后在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年)晚期,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带回了茶的制法和喝茶的习惯,但仅在贵族和僧人等上层人士之间流行。 到了日本镰仓时代(1185~1333年),佛教临济宗的开山祖师荣西禅师从中国带回茶种并种于日本九州,后来还送了一些给宇治的明惠上人,这便是后来日本著名的“宇治茶”的起源。这一时期,茶的种植和喝茶的习惯渐渐普及。1214年,荣西禅师将所著的《喫茶养生记》一书和茶叶一起进献给幕府将军源实朝,将茶文化传播到了武士阶层。 同一时期的佛教曹洞宗的开山祖师道元禅师以中国佛教禅寺的清规为主,写成“永平清规”一书,书中对供奉茶水的礼仪、作法等“茶礼”有详细描述,成为了日本茶道作法的起源。
在日本江户时期,如果社会和平,没有战争,那么武士在社会中有什么作用呢?
日本武士 日文中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然而这一准则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 源流 武士的产生是在平安时代,九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朝代衰落原因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文臣和武将之间的长期冲突,双方互相排斥贬低,造成了严重的内耗。而日本则似乎不存在这种情况,作为职业军人的武士也是和平时期的行政管理者。武士因此被要求学习文化,懂得欣赏艺术,在茶道、棋道等方面都要附庸风雅。 直到明治维新,武士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而他们从体制、职能上看,更类似西方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与一般的亚洲国家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在明治维新后改变,1871年是最重要的一年,6月,平民被准许骑马,9月,武士被允许“散发”、“废刀”,10月,准许武士和平民通婚。当时据统计(1972年),日本有士族425872人,加上家属合计1941286人,他们每年领取的俸禄消耗了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明治政府采取了渐进的手段,以发行债券或赎买等方式逐渐取消俸禄,消灭了武士阶级。一部分高级武士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爵位,成为仅次于皇族的华族,但随着二战的战败,日本被迫接受民主改革,华族阶层也成为了历史。 今天,有些日本人还记着自己祖先的武士身份,但并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在笔者住所附近,一户住宅的门口立着“幕末剑士某某习武之地”的石碑,那只是一个历史的遗迹。然而,武士的思想遗产,比如武士道,仍旧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也是一种尚武精神。记得大约10年前cctv-6电影频道演了一个电影,讲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有个日本武士(好像也叫浪人)找中国的这个人比武,双方打得难解难分,眼看这个日本浪人支持不住了,这时他的父亲(是日本军官)开枪了,一枪打中了这个中国人。结果这个日本浪人说他父亲可耻,剖腹自杀了。日本原先有个电视剧《捕吏》,好像讲的是日本浪人中的功夫高手当捕吏(警察)的故事,记不清了,我说的不一定对
姜武大将军是哪个朝代?
在历史上没有姜武大将军这个人物。 姜武大将军是电视剧《招摇》里面虚构出来的人物形象,在电视剧中姜武是琴千弦的心魔,魔道新秀,行事邪佞,手段狠戾。 姜武性情阴晴不定,爱恨分明,对路招摇毫不吝惜自己的好感与欣赏,同时,对交恶的人也不会轻易放过。 姜武对路招摇一见钟情,他不仅喜欢招摇的容貌,还喜欢招摇的性格。但是在招摇的心中,她并不喜欢姜武。
犬夜叉的时代背景是日本的什么时期?又是中国的什么朝代?
是日本著名的战果时代,具体时间应该是在织田信长年轻的时候(1540年——1560年)因为在《犬夜叉第八话》戈薇遇到一个叫甘利信长的武士,戈薇误认为他是织田信长找他要签名,结束的时候犬夜叉说他是傻瓜,他说了一句:我果然是不尾张的傻瓜还要傻呢。 织田信长年轻时被叫做尾张的傻瓜,是在打败了金川义元后才初露锋芒的,估计从那以后也没人敢叫他尾张的傻瓜了,至少像甘利信长这样的低级武士不敢再这么叫他了,而甘利信长是知道尾张的大傻瓜这个绰号的,那么说明甘利信长生活的时代应该是织田信长年轻的时候,犬夜叉的时间就可以推出来了,但是在剧场版《穿越时空的思念》中介绍玛瑙丸是中国元朝远征军时带来的,被犬夜叉的父亲斗牙王打败后封印了400年(好像是400年,具体的你可以去看动漫),那么就从元朝远征军的时间往后推400年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