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程门立雪: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一天,他们冒着大雪在程颐家门外等待,直到程颐醒来,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这个故事后来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
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一次孔子问他古代圣贤之王的至高无上的德行,曾子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这个故事体现了曾子对老师的尊重和礼貌。
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首领缅伯高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向太宗贡献天鹅。途中天鹅飞走,缅伯高只好带着几根鹅毛去见唐太宗,并附上一首小诗。这个故事体现了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
刘备三请诸葛亮:
诸葛亮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刘备为了请他出山,三次亲自上山拜访,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出山相助。这个故事体现了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和诚意。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明礼仪和道德观念,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尊敬师长、诚信待人、友爱兄弟等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