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及习俗?

时间:2025-03-14 06:43:44 游戏攻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主要是用来祭奠祖先和扫墓的。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来历

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 :据传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自然节气: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这时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节的习俗

扫墓:

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人们会携带酒食果品,在墓前焚烧纸钱,为坟墓培新土,叩头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踏青:

清明节期间春意盎然,人们会一家人在外赏春景,郊游一番,享受春天的乐趣。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有的人会在风筝飞到很高的地方时剪断风筝线,认为这样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

清明节期间植树成活率最高,因此有植树的传统,有传说清明节植树是为了纪念神农氏。

插柳:

古人认为柳树有驱鬼辟邪之功,清明节这天人们会在门头上插上柳枝,妇女头上簪柳,男子身上配柳,儿童吹柳管。

吃清明团子:

清明团子是一种传统的节日食品,用糯米粉制作,有甜、咸等多种口味,象征着团圆和圆满。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时刻。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