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鲁迅先生于192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其 中心思想是运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对“方玄绰”这类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进行辛辣讽刺。
社会背景
《端午节》最初发表于1922年9月上海《小说月报》第十三卷第九号,反映了“五四”大潮退落以后,知识分子发生分化的情形。
主要人物
方玄绰:小说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形象。他身处高等学府,喜欢发奇谈怪论,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
讽刺手法
鲁迅先生运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对这类旧知识分子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揭示了他们的虚伪和落后,从而告诫人们要摆脱这种糊涂意识,正视现实。
通过这些内容,鲁迅在《端午节》中不仅批判了旧知识分子的落后和虚伪,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