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和《魏氏春秋》记载了曹植创作《洛神赋》的相关背景。《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曹植的作品,其序中提到:“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具体来说,曹植在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朝见魏文帝曹丕后,返回洛川时,有感于宋玉对楚王神女的故事,创作了这篇赋。赋中描述了曹植在洛水边见到洛神的情景,以及他对洛神的倾慕之情。后来,明帝曹叡将这篇赋改名为《洛神赋》。
此外,《魏氏春秋》还提到,曹丕对曹植创作《洛神赋》有所猜忌,认为这篇赋中有所指,因此对曹植更加猜忌。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洛神赋》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后人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曹植对甄宓(甄氏)眷恋而不得,睹物思人,因而作此赋。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洛神赋》原名《感甄赋》,是曹植因思念甄氏而作,后来明帝曹叡将其改名为《洛神赋》。这些说法在史料中有所记载,但具体真相仍有争议。